幾乎每個商家都備有可供外擺的桌椅,只要一有“機會”,商家就會把桌椅擺出去。圖為一家燒烤店準備的用于外擺的不銹鋼凳子。毛錦偉 攝
6月1日,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東建路上的一個商家再次撥打上海12345市民服務熱線,希望允許東建路北側的一排沿街商鋪在店門口開設“外擺位”。梅雨天一過就是盛夏,對東建路上的商家來說,能否順利開出外擺位,事關這一年能否賺到錢。但屬地城管部門很快打來電話,仍告知他們“沿街商鋪禁止跨門經營”。
最近,為激發(fā)消費活力,上海市多部門聯合發(fā)布了《關于進一步優(yōu)化設攤治理,提升城市“煙火氣”工作方案》,提出包容與鼓勵守法依規(guī)的外擺位、設攤經營等活動,不少商戶動了外擺的念頭??墒?,怎么才能順利開出外擺位呢?申城不少商家找到所在樓宇的物業(yè)、屬地街鎮(zhèn)的營商辦,撥打“12345”,但都沒人解答這個疑問。
沿街商家外擺“打游擊”
東建路上有設外擺位的條件嗎?提出訴求的商家位于東繡路和錦和路之間的東建路北側,是陸家嘴金融城人才公寓附屬的一排沿街店鋪。記者沿著這段東建路邊走邊數,這排店鋪有近20家,其中以小龍蝦、燒烤、煲仔飯等餐飲店為主,輔之以咖啡店、眼鏡店等其他業(yè)態(tài)。
站在東繡路東建路路口往西看,最直觀的感受是商鋪門口有極為寬闊的人行道。細看,人行道里面近商戶側,路面鋪的是大塊磚石,而外側鋪有盲道、畫有非機動車停車位的區(qū)域,路面覆蓋小塊方磚,兩塊區(qū)域分界鮮明。
代表商家撥打“12345”的是東端路口一家店鋪的經營者徐先生。他說,大塊磚石覆蓋的區(qū)域在陸家嘴金融城人才公寓的紅線范圍內,這寬度近7米的區(qū)域,正是商家希望設置外擺位的地方,不會占用公共道路。記者留意到,不管是店鋪后側的人才公寓,還是東建路南側的居民小區(qū),都離店鋪有一定距離。徐先生認為,開放外擺位如果能控制在晚上10時前撤除,也不會擾民。
徐先生的小龍蝦店在東建路開了11年,是這排店鋪中開得最久的。他以自己的店鋪為例,解釋外擺位的重要性:他的店面店內經營面積56平方米,一部分辟為廚房后,余下的空間擠進了8套桌椅,留下狹窄的過道。他指著店內一角倚放著的折疊不銹鋼方桌稱,外側紅線區(qū)域可以擺七八張這樣的桌子,這意味著如果允許外擺,經營面積能擴大一倍;經營空間擴充是一方面,餐飲業(yè)最講究的是“煙火氣”,夏天的夜晚,外擺位帶來的氛圍感不是室內空間可以比擬的,“路人經過,看到可以坐在室外喝啤酒吃龍蝦,就愿意留下試一試”。
也正因此,幾乎每個商家都備有可供外擺的桌椅,只要有“機會”,就會把桌椅擺出去。徐先生做過測算,夏天如果能擺出外擺位,一天的營業(yè)額能做到15000元,比不外擺的至少多30%。他的店面一個月租金是24000元,有7名員工,一年大部分時候只能做到保本或是略虧,“就指望夏天這幾個月賺點錢了”。另一家燒烤店的經營者夏先生則稱外擺位可以額外帶來近五成的營業(yè)額。
由于未得到外擺許可,商家只能“打游擊”。一旦有居民投訴商家跨門經營,城管就會來執(zhí)法,要求商家將外擺位撤除。既然需要“煙火氣”,這條街又有條件,為何始終不給商家開放外擺位?
營商辦稱“沒明確口徑”
商家申請外擺位,要走什么程序?6月10日,記者來到陸家嘴金融城人才公寓客服中心。物業(yè)負責人稱,商家在紅線內開設外擺位,物業(yè)是支持的。早在3周前,物業(yè)收到商戶的訴求后,第一時間咨詢了屬地花木街道營商辦、東城社區(qū),均被告知“沒有明確口徑”。反復溝通下,6月9日,針對商家開設外擺位后的管理措施,人才公寓物業(yè)又給花木街道營商辦遞交了一份“情況說明”,如協商商戶降低戶外音量、晚上10時后停止戶外經營、確保每日清理垃圾等。下一步如何操作,物業(yè)尚未收到反饋。
如何理解“沒有明確口徑”?記者前往花木街道社區(qū)營商環(huán)境辦公室了解情況。工作人員解釋,目前浦東新區(qū)開設的外擺位點位,大多是商務部門前兩年征詢排摸出來的。如何新增外擺位點位,是否需要商務部門來操作,街道營商辦表示并沒明確。
“上海‘攤’服務地圖”小程序上的信息證實了上述工作人員的說法。小程序顯示,除了一些地鐵口的早餐點外,浦東新區(qū)目前的外擺位點位集中在紅楓路、碧云路等路段,基本都開設在商圈內部。
對于普通街區(qū)商戶開設外擺位的訴求難以處理,并不只是花木街道營商辦遇到的困境。在市綠化市容局2023年發(fā)布的指導意見中明確,外擺位屬于設攤中的“特色點”,應“優(yōu)先在地標性夜生活集聚區(qū)、水岸夜生活體驗區(qū)和園區(qū)、商圈、景區(qū)等自有區(qū)域內選點”。實際操作中,各區(qū)基本都是按照這一原則劃定可以開設外擺位的點位。
記者在“12345”看到,對于普通街區(qū)個體工商戶提出的外擺申請,相關部門基本給予拒絕的答復。如嘉定區(qū)南華路上一商戶申請外擺,相關部門拒絕的理由是“外擺位應設置在具有管理主體的商圈、景區(qū)、集市等區(qū)域,南華路商鋪無管理主體”。而更多的商戶則被告知“不得跨門經營”。
外擺訴求如何得到許可
對東建路上商戶的外擺訴求,花木街道營商辦想了個“辦法”。街道營商辦稱,街道會盡快召集城管部門和東城社區(qū)研判,如果東建路確實有條件開設外擺位,街道會給城管部門出具一份“說明”,允許商家開設外擺位。“但這不是正式的許可。”對方強調。
采訪中,不少商戶坦言,相比商圈里的大商戶,普通街區(qū)的個體工商戶才是真正需要外擺的主力軍,他們的外擺訴求如何得到許可?
《關于進一步優(yōu)化設攤治理,提升城市“煙火氣”工作方案》中有所回應,其中提到對于包括外擺位在內的設攤,要“遵循因地制宜,新增開放區(qū)域”,而在操作上要“暢通屬地報備機制,建立健全設攤申請渠道”。根據這個措施,相比花木街道的“變通之舉”,普通街區(qū)的商戶申請開設外擺位,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路徑?
據記者了解,奉賢區(qū)正在推進的一項試點給出了答案:今年4月,奉賢區(qū)在莊行和西渡兩個鎮(zhèn)試點“沿街商鋪外擺線上申報”。莊行鎮(zhèn)綜合行政執(zhí)法隊副隊長費沁介紹,這一試點的管理邏輯是“自下而上”的,即商戶提出申請,政府部門審核后給予許可。費沁特意強調,對于提出申請的商戶,并不限定要有綜合物業(yè)管理主體,也不強制外擺區(qū)域不能占用人行道。
打開“上?!當偂盏貓D”小程序,選擇外擺位選項并將區(qū)域限定為奉賢區(qū),可以看到賢明路上已經有3家商戶進駐,分別為瑞幸咖啡、羅森和楊國福麻辣燙。這3家商戶都是景源名墅小區(qū)的沿街商鋪,商鋪門口是寬闊的賢明路人行道。這段人行道不久前剛經過整修,具備設置外擺位的條件,因此被選為試點路段。
賢明路楊國福麻辣燙的店長藍云星告訴記者,商戶掃描店鋪門口的“城市碼”,點擊彈出頁面中的“外擺申請”按鈕,即可在頁面中提出擺放廣告牌、桌椅和時段等外擺申請。該二維碼的后臺依托于“隨申辦”平臺開發(fā),莊行鎮(zhèn)綜合行政執(zhí)法隊執(zhí)法人員收到申請后會前往現場查看復核,條件具備則會發(fā)放“沿街商鋪規(guī)范外擺告知書”。如今店長再掃描二維碼,頁面則顯示“外擺經營已開放”。
“商戶都可以提出申請。復核時,只要不影響交通、不擾民,我們會盡量滿足商戶的需求。商戶對外擺位實行自主管理,每個月需上傳2次外擺自檢照片,同時接受管理部門隨機抽查,若出現3次以上違規(guī)則會被取消外擺資格?!辟M沁解釋了試點的管理細節(jié)。下一步,奉賢區(qū)將在全區(qū)主要商業(yè)道路實施“外擺申請”。申城其他區(qū)也應拿出因地制宜的措施,讓普通街區(qū)商戶享有外擺的機會。(記者 毛錦偉)
編輯: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