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2018,久久免费少妇av高潮毛片,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下载,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在线等,亚洲天堂在线观看视频,国产特黄精品免费大片,亚洲国产货青视觉盛宴

法治號 手機版| 站內搜索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

江蘇南豐鎮(zhèn)永聯村:村民從文化的“觀眾”變?yōu)椤爸鹘恰?/h1>

2023-05-18 17:13:26 來源:《農民日報》
分享:
-標準+

dfb120c8f7b95bb2ea45779b5dea0766_20230518_005_01_95118.jpg

永聯村腰鼓隊表演。黃智強 李立峰 攝

近日,江蘇省張家港市暨陽書畫社在永聯村揭牌成立,“暨陽三杰”作品展、首期書法培訓班等系列活動同步亮相。這是永聯村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的重要舉措,也是該村不斷豐富百姓文化生活,為鄉(xiāng)村振興注入文化動能的一個縮影。

永聯村從產業(yè)強村,到全國文明村;從國家4A旅游景區(qū),到中國最具魅力休閑鄉(xiāng)村;從把大學搬進村里,到鄉(xiāng)村小學管弦樂團走向都市舞臺;從24小時圖書館,到設施一流的文體館,呈現出一幅由江南水鄉(xiāng)、花園工廠、現代農莊、文明風尚構成的美麗鄉(xiāng)村圖景。如今,不出永聯,就能享受一臺好戲、一場演出、一幕電影、一個展覽;村民自創(chuàng)自辦、自編自演各類文體活動,從文化的“觀眾”變?yōu)椤爸鹘恰薄?/span>

激發(fā)文化活力,推動精神共富

“村里不僅要有肯德基,也要有書畫社;村民家里不僅要有存款,還要有藏書。”永聯村黨委書記吳惠芳的“口頭禪”,傳遞著該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的堅定態(tài)度,也正成為永聯村的現實模樣。

行走永聯村,濃郁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青磚黛瓦、小橋流水為永聯小鎮(zhèn)增添精致和秀美;廣場上的“金手指”雕像,彰顯“敢破敢立、自強不息、團結奉獻、實干爭先”的永聯精神;江南農耕文化園展示農耕歷史、農耕諺語、農業(yè)生產、傳統(tǒng)手工藝等農耕文化元素,并賦予時代創(chuàng)意,讓“鄉(xiāng)土不土、鄉(xiāng)愁不愁”。

永聯村的文化建設并非局限在目之所及的環(huán)境里,更反映在每位村民都能在這兒找到適合自己的文化娛樂方式上,從而有效激發(fā)鄉(xiāng)村的文化活力。

走進永聯村文體館拔河練習館,便聽見響亮的“號子”,該村永卓控股拔河隊隊員雙腳發(fā)力,拽著麻繩完成又一輪練習?!鞍魏雨犠屛覀冞@群喜歡運動的人聚在了一起。”永卓職工、拔河隊男隊隊長楊建勛說,訓練雖然很苦,但讓他們收獲了成就感,學會了團結協(xié)作、堅持不懈。

相比體育運動,多數老人更加偏愛手工課。忙碌了半輩子的村民蔡敏英,如今在“樂齡學堂”跟著老師學習插花、剪紙?!皹俘g學堂”項目社工曹燕介紹,學堂聘請專業(yè)老師教授健康養(yǎng)生、法律知識、歌舞課、健康操、特色園藝等課程,讓老人的手腳活動起來、腦筋轉動起來、情緒快樂起來,實現“老有所樂”。

目前,永聯村組建龍獅隊、鑼鼓隊、舞蹈隊等多支文體隊伍,成立全國首家村級文聯,下設文學學會、書法協(xié)會、音樂協(xié)會、曲藝協(xié)會等6個協(xié)會,定期舉辦書法、征文、攝影、廣場舞等比賽,豐富村民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精神風貌,推動村民精神共富。

優(yōu)化文化供給,滿足多元需求

永聯村十余年如一日在鄉(xiāng)村文化領域精耕細作。早在永聯村打造永聯小鎮(zhèn)時,就選擇村民相對熟悉喜愛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為切入點,先后配套建設永聯文化活動中心、永聯戲樓、農耕文化園等設施,并與江蘇省曲藝家協(xié)會、上海戲劇院等藝術團體建立長期合作,邀請專業(yè)演員定期演出,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借助村集體經濟的壯大,永聯村投資建設南豐小學永聯校區(qū),并成立荷風管弦樂團,從上海請來一流的老師進行教學,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學習高雅藝術;建設藏書4萬余冊的村級圖書館和電子閱覽室,開展親子閱讀、知禮明德等主題閱讀活動;購買上海世博會門票,組織萬余名村民和永鋼集團的員工前往世博園參觀,領略世界先進文化的魅力;建成數字信用體系、數字生活館、數字永聯課堂、數字健康檔案等,給村民生活帶來數字化便利。

文化服務與時俱進,滿足當代審美和多元需求。走進永瓷工坊,獨特的柴燒茶壺、繪有精美書畫的瓷片、別具一格的陶瓷文創(chuàng)……陶瓷佳作整齊地擺滿木架;屋外的龍窯升騰起高溫,陶瓷師正精心制作著全新作品。永聯村在農耕文化園打造永瓷工坊,在傳承龍窯文化、傳播陶瓷美學過程中,給村民提供了解傳統(tǒng)技藝的機會。

創(chuàng)新優(yōu)化文化供給,更加精準、高效地對接農民群眾文化需求。永聯村投資5500萬元改造建設占地8000平方米的永聯文體館,設置拔河館、臺球室、籃球館、瑜伽館、健身房等多個場館,并引進幸福藍海影院,做到與各大院線同步上映,為百姓打造了一個茶余飯后休閑娛樂的新去處。文體館內還新建了一座戲樓,定期邀請專業(yè)藝術團隊演繹經典劇目,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高水準的戲劇演出。

匯聚群眾力量,“觀眾”變?yōu)椤爸鹘恰?/span>

如何讓文化的滋養(yǎng)持續(xù)不斷?這就需要發(fā)揮好群眾的主體作用,培育“領頭人”和隊伍,引導百姓參與文化活動,營造濃厚文化氛圍。

75歲的薛棟華曾長期從事宣傳文化工作,退休后擔任起永聯“五老”協(xié)會理事長。他組織發(fā)起的永聯老年健身節(jié),已成為永聯的文化品牌。目前,“五老”協(xié)會已有500余名志愿者,主動為村民提供文藝、體育、讀報等十多項文化服務。

球拍兜著帶有彩帶的小球,隨著流暢的迎、引、拋,彩帶在空中閃轉騰挪,劃出一道道弧線……黃毓蘭帶著柔力球隊隊員專注地排練。自幼熱愛舞蹈的黃毓蘭,退休后擔任起永聯老年文體隊隊長,帶領身邊老人學習功夫扇、柔力球、太極劍等運動,并多次參賽展示。

“既比收入,也比文化”“既要穿戴好,更要精神美”已成為永聯人的新追求。自創(chuàng)自辦、自編自演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永聯人從文化的“觀眾”變?yōu)椤爸鹘恰保缆摯褰櫾谖幕姆曳贾小?/span>

文化的持續(xù)浸潤,帶來崇文重教的好風氣。翻看永聯村2022年度獎學金發(fā)放名單,會發(fā)現這一年村子就走出100多名大學生、7名碩士和2名博士,這是永聯文化建設成效的生動體現。

(2023年5月18日《農民日報》黃煒 記者 崔現芳)

編輯:吳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