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英
1月9日,抖音發(fā)布2023年網暴治理年度盤點顯示,全年預警并處置不當言論相關事件5004起,共對85.8萬個賬戶提醒理性發(fā)言,日均評論舉報量下降51%;有220萬用戶參與反網暴倡議,并首次引入免費的第三方法律援助。抖音安全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長期致力于升級技術迭代策略,聯合社會多方力量,加強對網友的保護和幫助,持續(xù)治理和打擊網絡暴力信息,與社會各界共同反對和抵制網暴。
網絡暴力針對個人集中發(fā)布侮辱謾罵、造謠誹謗、侵犯隱私等違法信息及其他不友善信息,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破壞網絡生態(tài),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迫在眉睫。2022年11月,中央網信辦發(fā)布《關于切實加強網絡暴力治理的通知》指出,網絡服務提供者應承擔建立網暴預警機制、處置涉網暴賬戶信息的義務,要求網站平臺壓實主體責任,優(yōu)化各項功能設置,提升技術水平,強化問題發(fā)現處置,切實增強網暴問題治理能力和水平。202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發(fā)布《關于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夯實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的主體責任,不斷健全長效治理機制,促進網絡暴力綜合治理。
網站平臺作為網絡服務提供者,對治理網絡暴力負有重要的主體責任,進一步壓實平臺的主體責任,充分發(fā)揮平臺履行主體責任的輻射帶動、延伸提升作用,是實現網絡暴力源頭預防與綜合治理的關鍵之一。從中央網信辦的《通知》到最高法等三部門的《指導意見》,都對壓實平臺治理網暴主體責任提出了明確要求,彰顯了平臺在網絡暴力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從抖音發(fā)布的2023年網暴治理年度盤點可以看到,抖音等頭部平臺發(fā)揮自身特色和優(yōu)勢,積極參與網暴綜合治理,切實履行主體責任,成效值得肯定。
據介紹,抖音從技術上完善受害者識別模型,充分考慮用戶自述被網暴、被辱罵等場景,主動發(fā)現疑似網暴受害者,并針對不同程度的風險,分梯度進行保護和干預。平臺一方面主動下發(fā)網暴防護彈窗,對用戶進行提醒,引導開啟防護功能;另一方面通過評論、私信產品策略升級,對網暴風險內容進行干預處置。這些措施突出了平臺的主動發(fā)現、前置干預功能,體現了預防為先、前端保護的治理邏輯,有利于提高對網絡暴力的發(fā)現處置能力。
2023年,抖音上線“拒絕網暴專區(qū)”,匯集防網暴工具、防網暴指南、相關科普視頻等板塊,幫助用戶快速屏蔽負面信息;在評論、私信、賬號等場景設置網暴舉報入口,在私信和評論上線批量舉報功能;與中國法律咨詢中心合作上線“法律咨詢”功能,為疑似遭網暴用戶提供法律咨詢服務,打通從“一鍵防暴”到“一鍵舉報”再到事后咨詢的全鏈路。這些舉措凸顯了鮮明的平臺綜合治理邏輯,為平臺與執(zhí)法部門、司法機關、專業(yè)機構以及社會公眾合力加強網暴綜合治理創(chuàng)造了積極條件。
此外,2023年抖音發(fā)布《暴力信息治理規(guī)范》,呼吁以“友善表達”共同反對和抵制網暴。治理網絡暴力違法犯罪,單靠某個平臺、機構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隨著互聯網與日常生活深度融合,網絡平臺多樣化、網絡暴力產業(yè)化讓網暴治理面臨更嚴峻挑戰(zhàn)。但越是如此,就越需要堅持協(xié)同合作、綜合治理的思路,越需要加強平臺履行主體責任能力建設,進一步提高平臺參與網絡暴力治理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斷以實際成效增強平臺參與網絡暴力治理的權威性、公信力。
編輯: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