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人權教育和理論研究,普及人權知識,傳播人權理念,推動人權學科建設,6月30日,由中國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當代法治研究院)主辦的第十五屆中國政法大學人權暑期班“人權的理論與實踐”開班儀式在京舉行。來自全國50余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130余名師生參加。
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出席開班儀式并致辭。馬懷德提出,中國政法大學始終致力于推動中國特色法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構建中國法學自主知識體系。作為“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和“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培育單位”,人權研究院(當代法治研究院)不斷提升政治站位,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人權行動計劃,堅定履行人權教育培訓、理論研究、對外交流三大使命。他強調,人權是全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人權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價值的塑造與人格的涵養(yǎng)。人權暑期班作為一項高水平、跨領域、國際化的人權教育實踐,不僅是人權知識的傳播課堂,更是理念交匯的對話平臺,青年學子應以跨學科視角,多維度、多視角、多層次了解人權研究的重大議題,在多邊、多元的交流中不斷拓展全球視野與認知邊界,努力成為具有全球視野和中國立場的法治人才。他同時希望各位學員能夠借此機會深入開展學術交流,共同推動中國人權學科建設、學術研究與國際傳播。
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人權研究會首席專家、十三屆全國人大監(jiān)察和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徐顯明以“關于人權的幾個基本問題”為題,作暑期班首場授課。徐顯明從法律、哲學、政治、歷史等多個角度出發(fā),深入闡述了人權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人權的概念和層次、人權的發(fā)展階段、人權的歷史演變等內容。
據(jù)悉,中國政法大學人權暑期班自2009年創(chuàng)辦以來,已成功舉辦十四屆,累計吸引了近千名來自全國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師生參與。人權暑期班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注重多學科交叉和內容創(chuàng)新,已成為我國人權教育的重要品牌項目之一。本屆人權暑期班為期六天,將圍繞“人權的理論與實踐”主題,開設專題講座、圓桌討論、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課程。
編輯: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