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孫立昊洋 馬金順
“中秋佳節(jié)將至,值此團圓溫馨之際,謹以此信,向您及貴院全體法官致以最誠摯的感謝……這份守護,讓我們在異地經營中倍感安心,更堅定了我們深耕陜西市場的信心!”
近日,蘇州某建筑公司向陜西西咸新區(qū)人民法院分黨組書記、院長董剛寄來一封感謝信。
此前,西咸法院民事審判二庭黨支部書記王利屯帶領3名法官,僅用2個月便促成了涉案金額5000余萬元的7案聯(lián)調,讓司法陽光照亮企業(yè)發(fā)展路,更溫暖了農民工的心窩。
4年前,案涉7個建設工程項目因涉及第三方審價、資金周轉困難等因素,工程雖經結算,卻拖欠5000余萬元工程款一直未支付。對蘇州某建筑公司而言,這筆欠款是企業(yè)現(xiàn)金流的“生命線”。對上千農民工而言,這筆錢事關孩子學費、家庭開支等。無奈之下,蘇州某建筑公司遂提起訴訟。
“法律不應是冰冷的,審判工作也是做群眾工作。在辦理案件時,一定要綜合考量這批案件背后的多重因素,多問一句、多想一層、多做一點、不僅要彰顯法律力度,更要傳遞司法溫度?!倍瓌傄幌?,為推動這批案件的順利化解明確了思路。
王利屯第一時間將案件分配至徐紅、單婭娜、李峰三位法官手中。他們迅速梳理案情、推進財產保全措施、排期開庭,把“等不起、慢不得”的緊迫感,轉化為“馬上辦、用心辦”的行動力。
面對情緒激動的農民工代表,王利屯帶隊“向前一步”:專人對接、耐心傾聽、細致釋法。
為高效化解該系列糾紛,承辦法官以“批量解紛、源頭止爭”為核心目標,分階段推進調解工作:逐一核對7案的當事人身份、核心訴求及證據(jù)材料,梳理出共性爭議點,標注各案中的個性問題,形成清晰的案件對比臺賬;組織雙方分別召開預溝通會;制定“集中調解+個別突破”的組合策略。
首次集中調解會上,法官先圍繞共性爭議點釋法說理,引導雙方就“基礎調解方案”達成初步共識;針對3起爭議較小的案件,當場敲定“分期支付+減免部分違約金”的具體條款,促成雙方簽署調解協(xié)議。對于剩余4起存在分歧的案件,法官分兩組開展“背對背”溝通,通過拆解訴求、計算訴訟成本等方式,逐步縮小雙方預期差距,其中2起案件在當日補充調解中達成一致,另外2起案件則約定3日后進行二次協(xié)商。
最終,在法官們的多輪溝通、居中調解下,雙方達成分期付款協(xié)議,被告承諾于2025年10月底前支付首期款項500萬元,剩余款項則按照約定的分期付款協(xié)議逐筆支付。
一紙調解,解的是4年糾紛,暖的是上千家庭,穩(wěn)的是營商信心。
“你們真的給我們公司解決了大問題,就算再忙我也要擠出時間專門來一趟,為的就是當面向你們表達謝意!”9月16日,蘇州某建筑公司委托訴訟代理人專程從江蘇趕到西安向3位法官送來“神速調解紓民困 精準解紛護權益”的錦旗。
編輯: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