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你們幫我們追回工資,沒想到辦得這么快,太感謝了!這個訴訟服務站設置得真好,方便了我們老百姓……”近日,農民工聶某錫和聶某付將一面寫有“金牌調解化糾紛,為民解憂促和諧”的錦旗送到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人民調解委員會。
人民群眾送錦旗
習水縣人民調解委員會一直對焦化解矛盾糾紛、用心服務群眾工作要求,與法院、人社、法律援助服務中心等部門協(xié)同合力開展農民工討薪糾紛調處工作,切實維護了農民工群體合法權益,讓農民工不再憂“酬”煩“薪”。今年以來,習水縣人民調解委員會受理農民工討薪糾紛527,成功524件,涉及民工1148人,涉及金額630萬元。
習水縣商調委開展調解工作
程某培、王某梅等72名申請人與習水新華星源置業(yè)有限公司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案件,本案涉及當事人多,涉案金額高達3250萬元。習水縣商調委受理該案后,依法居中調解,僅用三天便促成雙方達成一致意見,雙方當事人對調解結果非常滿意。程某培、王某梅說:“通過人民調解這樣的方式,不僅幫助我們節(jié)約了訴訟的費用,還省了不少時間,真的非常感謝。”人民調解的方式不僅保護了人民群眾的利益,也減少了企業(yè)的訴訟風險,為企業(yè)排了憂解了難。
“來時怒火沖天,走時心平氣和”,是習水縣人民調解工作中最常見到的場景……
近年來,習水縣通過打造矛盾糾紛調解“一條街”,延伸“兩項”調解網絡,健全“三個”機制,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地生根。2022年以來,共調解矛盾糾紛18746起,調解成功18096起,調解成功率96.5%。
打造矛盾糾紛調解“一條街”。充分整合法律服務工作者、仲裁、人民調解等法律資源,采取“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三調聯(lián)動和“訴調、訪調、裁調”三調對接措施,按照一站式受理、分流、化解、處置各類矛盾糾紛工作模式,打造集公共法律服務、矛盾糾紛專調組織、訴訟服務為一體的矛盾糾紛調解“一條街”,為群眾提供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一站式”服務,成為了老百姓解紛止爭的首選地和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主陣地。2022年以來,矛盾糾紛調解“一條街”受理矛盾糾紛6067件,調解成功5761件。
延伸兩項調解網絡。延伸外出務工聚集地調解網絡。習水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在廣東深圳、福建晉江設立駐廣工作站和駐閩工作站,習水縣總工會人民調解委員會設立了深圳調解室和晉江調解室,將人民調解服務精準輻射到習水籍外出務工群體。2022年以來,共接受法律咨詢427人次,調解矛盾糾紛74件、幫助申請法律援助16件,開展法治宣傳教育12場次,為外出務工人員維權挽損628萬元。延伸鎮(zhèn)村調解網絡。探索“網格+人民調解”模式,充分發(fā)揮網格員天時、地利、人和優(yōu)勢,努力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全縣建立鄉(xiāng)鎮(zhèn)(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26個,村(居)人民調解委員會257個,網格2003個,充實網格調解員3502人,進一步織密了基層調解網格體系。
建立完善“三個機制”。建立“三級聯(lián)調”工作機制。綜治中心牽頭,以專職人民調解員為主,兼職人民調解員和鄉(xiāng)賢、“五老人員”為輔,組建縣、鎮(zhèn)、村三級調解員隊伍。分類分級調解各類矛盾糾紛,一般性矛盾糾紛,由村居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化解;村級多次調解不成,較為復雜的矛盾糾紛,由鄉(xiāng)鎮(zhèn)人民調解委員牽頭化解;有民轉刑風險和久拖不決的重大矛盾糾紛,由縣人民調解委員會牽頭化解。建立“多元解紛”工作機制。在縣人民法院和法庭設立駐庭調解室,在派出所設立警民聯(lián)調室,在縣信訪部門設立信訪調解室,在勞動仲裁部門設立勞動仲裁調解室。建立“訴調對接”“警調對接”“訪調對接”“裁調對接”4種矛盾糾紛化解聯(lián)動機制。定期召開聯(lián)席會議,加強信息互通,通過委派委托、分流調處、合力處置突發(fā)性矛盾糾紛。2022年以來,各調解室共受理法院、信訪、公安、仲裁委托調解案件12165件。建立“以案定補”工作機制。制定了《習水縣人民調解案件補貼發(fā)放辦法》,采取以案定補的方式,對調解案件進行等級評定,按照每件50元至500元不等的標準兌現(xiàn)調解案件補貼。2022年以來,共評審發(fā)放案件補貼245萬元。
編輯:徐媛